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降水是地球水循环的关键环节,对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平衡等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然而,降水的异常变化,特别是极端降水事件的增多,往往会导致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我国是一个季风气候显著的国家,降水的年际和季节变化较大,其中夏季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0%以上,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至关重要。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降水异常是气象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国内外学者对此开展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极端降水事件频发,更加引起了学者们对降水异常成因研究的重视。
1. 国内研究现状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1. 主要内容
本研究将利用1994年夏季两广地区的降水观测数据、再分析资料以及相关环流指数,分析此次降水异常的时空特征、环流背景、水汽输送特征及其成因。
具体而言,本研究将着重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降水异常特征分析:分析1994年夏季两广地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包括降水量的距平分布、降水强度、降水日数等,揭示降水异常的强度和范围。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定量分析与综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利用多种数据和分析手段,对1994年两广地区夏季降水异常及其成因进行深入研究。
1.数据资料:降水数据:采用中国气象数据网提供的1994年夏季(6-8月)两广地区逐日降水量格点数据,空间分辨率为0.5°×0.5°。
环流数据:采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提供的1994年夏季逐日再分析资料,包括海平面气压、位势高度、风场、水汽通量等,空间分辨率为2.5°×2.5°。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力求取得创新:
1.精细化分析:相较于以往对两广地区降水异常的笼统研究,本研究将聚焦于1994年夏季这一特定时间段,并利用更高分辨率的降水和环流数据,对降水异常的时空特征、环流背景、水汽输送特征进行更加精细化的分析,以期揭示此次降水异常事件的独特机制。
2.多因子综合分析:本研究将综合考虑环流异常、水汽输送异常以及其他可能因素(例如:地形、下垫面等)对1994年夏季两广地区降水异常的影响,并利用统计分析、气象诊断分析等多种方法,深入探讨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降水异常的贡献,以期构建更加全面、系统的降水异常成因解释框架。
3.结合历史案例分析:本研究将1994年夏季两广地区降水异常事件作为典型案例,分析其成因机制,并结合历史上的其他降水异常事件,探讨两广地区夏季降水异常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以期为该地区未来的降水预测和防灾减灾提供参考。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 陈隆勋,周秀骥,朱锦红.中国区域降水和水资源的气候特征及其变异[j].气象学报,2004,62(5):530-545.
[2] 丁一汇,李巧萍.近五十年来中国气候变化特征的再分析[j].气象学报,2005,63(2):234-243.
[3] 钱维宏,魏科,苗曼倩.1994年梅雨期华南前汛期暴雨过程的水汽输送特征[j].高原气象,1997,16(2):217-223.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