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雾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但对交通运输、环境质量和人体健康都会造成严重影响。
南京作为长江下游重要的中心城市,地处湿润地区,易受雾天气的影响。
因此,开展南京地区雾天气的分析及预报方法研究,对于保障交通安全、提高空气质量预测的准确性、减少雾天气造成的经济损失以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雾天气的研究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随着数值预报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雾天气的预报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1. 国内研究现状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1. 主要内容
1.南京地区雾天气气候特征分析:利用南京地区多年气象观测资料,分析雾天气的发生频率、空间分布特征、季节变化、持续时间、强度变化等,以及与气温、湿度、风速、风向等气象要素的关系,揭示南京地区雾天气的气候规律。
2.南京地区雾天气成因分析:结合天气学原理和前期研究成果,分析辐射逆温、水汽条件、大气稳定度、地形等因素对南京地区雾天气形成的影响机制,为雾的预报提供理论依据。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和步骤:
1.数据收集与处理:收集南京地区多年气象观测资料,包括气温、湿度、风速、风向、能见度等,并对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和处理。
2.统计分析方法: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南京地区雾天气的气候特征,包括雾的发生频率、空间分布特征、季节变化、持续时间、强度变化等,以及与气象要素的关系。
3.数值模拟方法:利用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如wrf、mm5等),对南京地区的历史雾天气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不同气象因子对雾形成的影响,揭示雾的形成机制。
5. 研究的创新点
1.针对南京地区的特殊地形和气候条件,分析雾天气的形成机理,并构建适用于该地区的雾天气预报模型。
2.结合多种气象数据和数值预报产品,利用mos方法建立综合性的雾天气预报模型,以提高预报的准确率。
3.对建立的mos预报模型进行深入的检验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模型进行优化和改进,以期为南京地区的雾天气预报提供更加可靠的科学依据。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 郭锐,罗雨,黄兴友,等. 基于micaps平台的平流雾客观识别及预报模型研究[j]. 气象,2019,45(11):1643-1654.
[2] 刘端阳,郭品文,黄浩,等. 2013年12月中国东部持续性大雾天气过程分析[j]. 气象,2016,42(07):812-821.
[3] 黄兴友,郭锐,张舒婷,等. 基于机器学习的平流雾预报方法研究进展[j]. 应用气象学报,2021,32(03):257-271.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