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对于促进社会公平、改善居民居住条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传统的保障房建设模式面临着政府财政压力大、资金来源单一、建设效率不高等问题。
为了破解这些难题,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被引入保障房建设领域,为解决保障房建设资金不足、提高建设效率提供了新的思路。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1. 国内研究现状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ppp模式在保障房领域应用的研究逐渐增多,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ppp模式适用性研究:部分学者探讨了ppp模式在保障房建设中的适用性,分析了其优势和挑战,如王守清(2015)认为ppp模式有助于缓解政府财政压力,但也指出其收益机制设计和风险分担机制构建的难题。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1. 主要内容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ppp模式与保障房建设概述:介绍ppp模式的基本概念、运作机制、特点和优势,以及国内外保障房ppp模式发展现状。
2.保障房ppp融资模式风险识别:分析保障房ppp融资模式的特点和风险来源,构建风险识别指标体系,识别关键风险因素。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规范分析法等方法,按照以下步骤展开:
1.文献研究:系统梳理国内外关于ppp模式、保障房建设、风险管理等方面的文献资料,了解相关理论基础、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2.案例分析:选择国内外典型保障房ppp项目案例,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项目的背景、运作模式、风险事件及成因,总结经验教训,为本研究提供实证依据。
3.比较分析:对比分析不同案例之间的异同,以及国内外保障房ppp模式的差异,总结不同模式的优缺点,为构建中国特色保障房ppp融资模式风险防控体系提供参考。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力求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创新性:
1.构建基于保障房项目特点的ppp融资模式风险识别框架:不同于以往研究对ppp项目风险的笼统概括,本研究将针对保障房项目的公益性和quasi-publicgoods属性,构建更为精细化的风险识别框架,以更好地识别和评估项目风险。
2.结合案例分析,深入剖析风险成因:本研究将通过对具体案例的深入分析,探究风险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并总结经验教训,以期为其他项目的风险防控提供借鉴。
3.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风险防控措施:针对识别出的风险因素,本研究将从政府、社会资本和公众三个层面提出具体的风险防控建议,以期为构建中国特色保障房ppp融资模式风险防控体系提供参考。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陈 硕,王 守清.ppp 模式下保障性住房融资风险及防范[j].工程管理学报,2019,37(02):13-19.
[2]黄 平,刘 洋.ppp 模式下我国保障性住房融资风险分析[j].建筑经济,2019,40(04):45-49.
[3]王 坤,张 弛,龙 花.ppp 模式下保障性住房项目融资风险管理研究[j].建筑经济,2019,40(s2):128-132.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