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机电产品正朝着大型化、集成化、复杂化的方向发展,其构成部件数量众多、功能耦合关系复杂、生产制造过程链条长,导致产品质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呈现出较大的变异性,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质量控制挑战。
传统的质量管理方法难以有效应对复杂机电产品质量变异的动态性和复杂性,因此,开展复杂机电产品质量变异的sirs建模与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 研究目的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复杂机电产品质量变异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近年来逐渐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在复杂机电产品质量变异方面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质量变异的影响因素分析:学者们从人、机、料、法、环等方面分析了复杂机电产品质量变异的影响因素,并构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1.复杂机电产品质量变异机理分析:分析复杂机电产品质量变异的特点和影响因素,阐述质量变异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的传播路径和影响范围,构建质量变异的传播机理模型。
2.基于sirs的质量变异模型构建:借鉴传染病动力学模型sirs的思想,构建复杂机电产品质量变异的sirs模型。
3.模型仿真分析:通过对模型进行仿真分析,研究不同参数对模型的影响,揭示质量变异的传播规律。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理论分析、模型构建、仿真实验和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文献调研阶段:查阅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文献资料,了解复杂机电产品质量变异、sirs模型、仿真分析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导。
2.理论分析阶段:分析复杂机电产品质量变异的特点和影响因素,阐述质量变异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的传播路径和影响范围,构建质量变异的传播机理模型。
3.模型构建阶段:借鉴传染病动力学模型sirs的思想,构建复杂机电产品质量变异的sirs模型,确定模型参数,并给出模型的数学表达式。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将传染病动力学模型sirs应用于复杂机电产品质量变异领域,构建了基于sirs的质量变异模型,为复杂机电产品质量变异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2.结合复杂机电产品的特点,对传统的sirs模型进行了改进,使其更符合复杂机电产品质量变异的实际情况。
3.通过仿真分析和案例研究,验证了所构建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为企业制定有效的质量控制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 刘志刚,王亮,刘洋.基于复杂网络的产品质量多指标协同控制方法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22,28(04):1047-1058.
2. 郭猛,刘志刚,刘洋.面向多工序制造过程的质量控制方法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21,27(09):2413-2423.
3. 周伟,李志鹏,任小雨,等.基于fmea和贝叶斯网络的盾构机刀盘磨损故障诊断[j].中国机械工程,2022,33(18):2257-2265 2272.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