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可穿戴天线作为可穿戴设备的关键组成部分,其设计对于实现设备的便捷性、舒适性和性能至关重要。
本选题旨在研究适用于特定应用场景的可穿戴天线设计,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个性化、智能化需求。
研究目的:
深入研究可穿戴天线的理论基础,包括天线基本理论、可穿戴天线特点及性能指标等。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可穿戴天线的研究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成为学术界和工业界共同关注的热点。
##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学者在可穿戴天线领域展开了积极探索,并在材料选择、设计方法和应用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例如,华南理工大学等单位在柔性材料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开发出基于液态金属、导电织物等新型材料的可穿戴天线,实现了天线的柔性化和可拉伸性。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主要内容:1.对可穿戴天线的基本原理进行深入研究,包括天线基本理论、可穿戴天线特点、性能指标以及常用的设计方法等。
2.对比分析传统天线材料和新型柔性材料的优缺点,探讨不同材料对天线性能的影响,并根据应用场景提出材料选择标准。
3.针对医疗健康、运动健身、智能服装等典型应用场景,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可穿戴天线。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理论分析、仿真模拟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1.理论分析阶段:-深入研究可穿戴天线的基本理论,包括天线基本参数、传输线理论、阻抗匹配等。
-了解不同类型天线的优缺点,分析其适用场景。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于新型柔性材料设计可穿戴天线:探索新型柔性材料(如液态金属、导电织物等)在可穿戴天线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其对天线性能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法。
2.针对特定应用场景进行天线设计:针对医疗健康、运动健身、智能服装等不同应用场景,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可穿戴天线,例如低功耗、生物兼容性好、柔性可拉伸、美观舒适等。
3.结合仿真模拟和实验验证进行研究:采用仿真模拟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对可穿戴天线进行设计、分析和优化,以获得更优的性能指标,并验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 刘天亮,李宁. 可穿戴天线技术研究进展[j]. 电子与信息学报,2022,44(12):3973-3988.
2. 赵阳,张弓,冯正和,等. 可穿戴共形天线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 电子学报,2021,49(09):1857-1870.
3. 王浩,王俊,张伟,等. 可穿戴天线技术研究进展与应用[j]. 天线学报,2021,10(03):193-211.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