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magnetsynchronousmotor,pmsm)凭借其高效率、高功率密度、低噪声等优点,在工业自动化、电动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随着控制技术的发展,无传感器控制技术因其可以省去机械传感器,提高系统可靠性、降低成本,成为pmsm控制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课题研究的ipmsm(interiorpermanentmagnetsynchronousmotor,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是一种常用的pmsm,其转子磁钢嵌入转子内部,具有更高的转速和功率密度。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pmsm无传感器控制技术近年来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
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在pmsm无传感器控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本课题主要研究基于脉振方波注入法的ipmsm无传感器控制策略,具体研究内容包括:
1.建立ipmsm的数学模型,并分析脉振方波注入法的基本原理;2.研究基于脉振方波注入法的ipmsm转子位置估计算法,分析其估算精度和影响因素;3.设计基于脉振方波注入法的ipmsm无传感器控制系统,包括速度环、电流环控制器设计;4.搭建仿真平台,对所设计的控制系统进行仿真验证,分析其在不同工况下的控制性能;5.对比分析本课题所提出的控制策略与传统控制策略的优缺点,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1. 主要内容
本课题主要研究基于脉振方波注入法的ipmsm无传感器控制策略,具体研究内容包括:
1.建立ipmsm的数学模型,并分析脉振方波注入法的基本原理;2.研究基于脉振方波注入法的ipmsm转子位置估计算法,分析其估算精度和影响因素;3.设计基于脉振方波注入法的ipmsm无传感器控制系统,包括速度环、电流环控制器设计;4.搭建仿真平台,对所设计的控制系统进行仿真验证,分析其在不同工况下的控制性能;5.对比分析本课题所提出的控制策略与传统控制策略的优缺点,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课题研究将采用理论分析、仿真建模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将通过查阅文献、分析现有研究成果,建立ipmsm的数学模型,并对脉振方波注入法的基本原理进行深入分析。
其次,将基于matlab/simulink等仿真软件搭建ipmsm无传感器控制系统仿真平台,并对所提出的控制策略进行仿真验证,分析其在不同工况下的控制性能,包括启动性能、动态响应性能、抗扰动能力等。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课题将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性研究:
1.提出一种改进的脉振方波注入法,提高IPMSM转子位置估算精度,特别是在低速情况下的估算精度;
2.设计一种基于改进脉振方波注入法的IPMSM无传感器控制系统,提高系统在负载扰动情况下的动态响应速度和稳定性;
3.通过仿真和实验对所提出的控制策略进行验证,并与传统控制策略进行对比分析,突出其优越性。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 陈凯,王善铭,陈健,等.永磁同步电机无传感器控制技术综述[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8,38(15):4353-4369 4490.
[2] 王春波,李永东.基于改进脉振注入法的永磁同步电机无传感器控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7,37(12):3591-3600.
[3] 黎静,周波,陈健,等.基于改进旋转高频注入法的ipmsm无传感器矢量控制[j].电工技术学报,2020,35(15):3207-3216.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