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R-Ga-Sb化合物的结构和磁性研究开题报告

 2023-10-26 09:10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背景:磁热效应是指磁性材料在等温磁化时向外界放出热量,而绝热退磁时从外界吸取热量的物理现象。基于磁热效应发展起来的磁制冷技术具有绿色环保、高效节能和稳定可靠等优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目的:以稀土化合物为研究对象,合成r5(ga,sb)4,如gd(ga,sb)4,系统研究其原子尺寸、价态、电负性、配位环境等因素对磁致冷效应的调控机制

意义:磁制冷技术是一种高效、无污染的制冷技术。与传统气体压缩式制冷技术相比,磁制冷采用磁性物质作为制冷工质,对臭氧层无破坏作用,无温室效应,而且磁性工质的磁熵密度比气体大,因此制冷装置可以更加紧凑;由于不需要压缩机,运动部件少且运动速度慢,机械振动及噪声小,可靠性高,寿命长;在热效率方面,气体压缩式制冷技术一般仅能达到卡诺循环的5%~10%,而磁制冷技术可以达到30%~60%,可以更有效的利用能量。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磁热效应是指磁性材料在等温磁化时向外界放出热量,而绝热退磁时从外界吸取热量的物理现象。基于磁热效应发展起来的磁制冷技术具有绿色环保、高效节能和稳定可靠等优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近年来,近室温的巨磁热效应相继在Gd5(Si,Ge)4合金中观测到,使得室温磁致冷技术成为一种可能。为了寻找新型的磁致冷材料,本课题拟以价电子密度调控为出发点,在R-Ga-Sb体系寻找新型的稀土化合物,系统研究其晶体结构、原子占位、成份等对磁性的影响。

预期目标:合成R5(Ga,Sb)4化合物,测试其晶体结构、内禀磁性、磁热效应等物理性能;分析数据,撰写论文。能够熟悉掌握非自耗真空电弧炉、高温炉、玻璃真空封管等仪器的操作,熟练金属化合物的冶炼和热处理工艺。熟悉Origin分析实验数据、粉末X射线衍射数据的Rietveld精修、利用CrystalMaker画晶体结构图、利用CASTEP模块计算能带结构等。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1. 按照r5(ga,sb)4及其衍生化合物的化学式,利用非自耗真空电弧炉熔炼相应组成金属成锭子。

2. 破碎锭子,将其中的一部分用钽片包裹好,放入石英玻璃管;然后,利用自制的真空封装系统将石英管真空封管。

3. 将真空封管好的石英管放入高温炉中进行退火处理;热处理结束后,打开石英管,取出样品。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李冬梅, 左定荣, 余鹏. 近室温磁制冷合金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发展前景[J]. 材料导报, 2021,11:11119-11125.

[2]郑新奇, 沈俊, 胡凤霞, et al. 磁热效应材料的研究进展[J]. 物理学报, 2016,65(21):217502.
[3]王正德, 陈明, 金培育, et al. Gd4(BixSbl-x)3系列合金在低磁场下的磁热效应[J]. 稀土, 2003,24(4):45-48.
[4]Sokolovskiy V V, Miroshkina O N, Buchelnikov V D, et al.Magnetocaloric Effect in Metals and Alloys[J]. Physics of Metals andMetallography, 2022,123(4):315–318.
[5]Suen N T, Bobev S. Calcium Substitution in Rare-earth MetalGermanides with the Gd5Si4 Type Structure[J]. Zeitschrift fr Anorganische und Allgemeine Chemie, 2022,648(15):e202200016.
[6]Mudryk Y, Pathak A K, Schlagel D L, et al. Anomalouselectrical transport behavior in the vicinity ofthefirst-order magnetostructural transition in the giant magnetocaloricGd4ScGe4[J]. Physical Review B, 2022,105(17):174440.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 2024年12月14日-1月12日 指导教师与学生联系,学生根据要求收集资料
[2] 2024年2月20日-2月24日 下达毕业任务书
[3] 2024年2月20日-3月3日 学生完成开题报告
[4] 2024年3月6日-5月21日 学生按照开题报告撰写毕业论文
[5] 2024年4月10日-4月21日 进行中期检查
[6] 2024年5月1日-5月12日 完成论文初稿
[7] 2024年5月15日-5月22日 论文定稿
[8] 2024年5月22日-5月26日 毕业论文评阅
[9] 2024年5月22日-5月31日 论文答辩与评分
[10] 2024年6月5日-6月9日 结束工作


剩余内容已隐藏,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请联系客服!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