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企业金融化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开题报告

 2023-10-23 09:10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背景

自十九大召开以来,我国一直强调实体经济是发展的着力点,因此实体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阶段向优质发展阶段转变,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因此经济想要实现发展,创新是必要前提,我国经济增长的迫切问题就是要进行改革,向科技创新转变,实现科技创新引领经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从政治角度对实体企业“脱实向虚”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批评,总书记强调,“脱实向虚”的经济发展现象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平稳发展,必须杜绝制造企业“脱实向虚”的现象。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实现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是我国当下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目前我国实体市场产品的销售比率连年降低,实体企业产能严重过剩,其主营业务投资回报率与销售利润率明显下滑,实体企业转而背离其主营业务,逐渐增加金融资产持有量以及增加参与金融市场活动频次,实体经济“脱实向虚”的现象越发明显。实体企业金融化具体表现为实体企业越发倾向于持有金融资产,例如,将大量资本用于购买股票或投资金融理财产品等,同时实体企业金融收益总量占营业利润比重也在不断提高,加剧了实体企业进行金融投资的趋势。我国整体经济下行也对实体企业产生了压力,再加上实体企业自身也存在产品成本较高而产销比较低等问题,致使实体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从盈利模式转变为亏损模式,进而促使实体企业更倾向于配置金融资产以期获得超额收益。另外,我国金融业以及房地产业发展速度较快、投资回报率较高,容易诱使实体企业逐渐减少对自身主营业务的投入,转而投向金融市场成为资本套利者。

目前有许多文献对企业金融化对企业的后果进行了研究,现有文献指出企业金融化对企业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企业金融化对于企业发展是一个良好的契机,企业利用闲置资金在金融市场上进行短期金融投资,同时持有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权益资本,增加其资产流动性,为自身资金“蓄水池”注入金融收益资金流,这些都为企业的经营和技术创新提供了动态补偿,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强力的资金支持,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实现企业盈利目标。另一方面, 如果企业没有立足长期可持续发展目标,仅将金融化作为投机获利的手段,不仅会使企业脱离主营业务,存在“脱实向虚”的隐患,还会加大企业生产经营风险。同时根据“挤出”效应理论,在企业资源有限情况下,企业在金融行业进行投资就意味着会挤占其生产资金,会对企业技术创新所需资金造成“挤出”效应,阻碍企业技术进步,使得企业主营业务发展滞后,导致企业生产经营脱实向虚。企业金融化会增加企业财务杠杆,带来系统性风险。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1)研究内容

本文从制造企业角度切入,探究制造企业金融化与企业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首先进行相关文献梳理,以预防性储蓄理论、委托-代理理论、融资约束理论、资产配置管理理论为依据,提出相关假设,选择2010-2022年a股上市制造企业的数据为样本。在借鉴前文国家统计局衡量实体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指标的基础上,以技术创新投入为研究视角,构建制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指标,具体以制造企业研发投入总量占总资产的比例作为制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指标。接着以企业当年金融资产占企业总资产的比重衡量的金融化程度指标、sa指数衡量的融资约束强度、企业产权性质为解释变量并且建立模型,通过实证分析制造企业金融化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作用,接着从企业产权异质性和对创新的依赖程度两个角度进行异质性分析。最后给出了研究结论,在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从政府监管、上市公司以及金融机构的角度给出了建议。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第一章为绪论。阐述了本文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1)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统计分析法以及实证分析法。

文献分析法:在前期阅读并整理了与企业金融化、企业技 术创新能力以及企业金融化对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的相关文献,并对上述文献的理论观点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其次,对本文研究内容涉及的相关理论进行整理与总结,并从理论层面分析了制造企业金融化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为本文研究假设的提出提供了理论基础。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 倪志良,张开志,宗亚辉.实体企业金融化与企业创新能力[j].商业研究,2019(10):31-42.

[2]季小立,金洁.长三角制造企业金融化对创新投入的影响研究[j].会计之友,2021(04):100-107.

[3]王靖文. 实体企业金融化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21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4年11月15日-2024年1月8日,毕业论文选题,填写选题申报书。

(2)2024年1月9日-4月1日,收集、阅读文献资料,进行前期研究,撰写开题报告。

(3)2024年4月4日-4月8日,完成开题报告,在系统中提交开题报告。

剩余内容已隐藏,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请联系客服!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