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世代下国潮美妆品牌的营销策略分析——以花西子为例开题报告

 2023-12-25 08:1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近年来,随着Z世代经济的崛起以及“国潮风”的盛行,被称为“美丽经济”的国潮美妆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国货彩妆消费人群中Z世代占三成以上,是消费力最强劲群体之一。身处国家经济高速发展时期,Z世代既拥有强烈的本土意识与文化自信,又拥有较高的购买力,使得这一群体日渐摆脱对国际品牌的依赖和偏好,转向选择购买国产品牌。此外,相较强调成分及持久性护理的护肤品,彩妆即时效果显著,且多对流行元素敏感度高、迭代速度快,更易获得Z世代消费者青睐。而花西子作为首次提出“东方彩妆,以花养妆”理念的线上新锐国潮美妆品牌,如今在“国风圈”美妆品类市场上占据着领导地位,因此以花西子作为研究对象具有很大的代表性。研究花西子的营销策略,对于探究国潮美妆品牌营销未来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此外,在此背景下,对花西子的营销策略进行调查,针对这一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可以为更多的本土美妆品牌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建议。

2. 课题关键问题和重难点

本课题研究的关键问题:

1、国潮美妆品牌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2、z世代人群的消费特征对国潮美妆品牌的影响;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发展和社会技术的变革,z世代成长了起来。在此期间,我国移动互联网普及并高速发展,这让z世代有了更多机会去发掘自己的兴趣爱好。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z世代在消费上呈现出了偏好圈层文化、注重精神消费的特点。国家实力的提升也让z世代有强烈的国家认同感与自信感,兼具“国家”与“潮流”元素的国潮应运而生。z世代的消费习惯影响了市场,中国品牌也根据其审美和消费特征,以国潮为切入口,迎合z世代的消费偏好。国潮和z世代是近年来业界出现的新名词,国内学者对国潮的概念尚处于探索阶段,因此相应的理论研究较少。有关国潮和z世代的文献资料涉及的领域广泛,包括传播学、设计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研究内容则集中在z世代的消费特征、行为特征、国潮服饰、美妆、饮食、文创产品等行业领域,研究方向主要从z世代和国潮的概念界定、z世代群体的消费观念及特征、国潮热产生原因、国潮的发展趋势以及国潮的营销策略等方面展开。相关的研究论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关于z世代概念的相关研究。出生于1995年-2009年间的人群被定义为z世代人群。“z世代”作为在西方盛行的名词概念,是沿袭了西方“x世代”和“y世代”的说法而来的。仔细看看z世代,我们可以看到已经有了几种说法。他们指的分别是“后千禧一代”、“脸书一代”、“数字原生代”、“转换者”、“互联网初期”、“网络一代”、“i代”、“c-连接-一代”、“d-数字-一代”、“r-责任-一代”。(zsuzsa emese csobanka,2016)这一概念由亨特汤普森在1994年首次提出。牛津生活词典将“z世代”描述为“在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达到成年的一代”。梅里亚姆韦伯斯特在线词典将“z世代”定义为1990年代末到200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李林等,2022)。根据国家统计局2018年数据调查显示,中国大陆在1995年到2009年间出生的人口总数约为2.64亿,约占2018年总人口的19%。其中00后约为8312万人,05后约为7995万人,95后人口比重最大,约为9945万人(陈杰,2019)。

关于国潮概念的相关研究。“国潮”——“国”指中国元素,“潮”指潮流(guo lin等,2022)。“国潮”,原意“国内本土潮流品牌”,在2003年创立,但“国货名牌和国潮”的兴起,赋予了“国潮”在新时代更广和更深的意义,日渐发展为一种态度、一种情怀,跳出了原来的服装与时尚界局限(盘琼红,2019)。“国潮”顾名思义是由“国家”与“潮牌”两个中文词组合衍生而来,是体现中国文化和设计特色的风尚品牌。“国潮”品牌目前较多集中在服饰、美妆、饮食等领域,在生活用品、小家电、汽车甚至餐饮、金融等服务领域也有涉及,通常具备优质的产品、中国符号、潮流元素三个要素(罗禹馨,周畅,2021)。“国潮”指的是以潮流的方式传承中国传统美学,以研发文创的方式打开大众商品市场(王轶群,2020)。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方案

通过借鉴前人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本文试图调研发现花西子营销策略的成功经验,从而分析出本土美妆品牌实施国潮化营销的可行性。

研究方法:主要通过文献分析法和案例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框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工作计划

1查阅与z世代、国潮美妆品牌、花西子营销策略相关的资料;进行文献的阅读及整理,写出文献综述;

2根据文献理论回顾,进行理论分析,初步建立分析框架;

3进行实地调查及访谈;案例分析,比较分析;进行研究课题最终成果的撰写工作;

剩余内容已隐藏,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请联系客服!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