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羊草(leymuschinensis)作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的温带草原,是我国北方草原的优势物种,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
刈割作为草原管理的一种常见手段,对羊草群落的结构和功能有着显著影响。
研究羊草功能性状对刈割的响应,有助于深入理解刈割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机制,为制定科学合理的草原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植物功能性状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开展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对羊草功能性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刈割对羊草形态特征的影响:研究发现,刈割可以显著影响羊草的株高、分蘖数、生物量等形态特征(lietal.,2010;yangetal.,2015)。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野外调查、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研究区选择与样地设置:选择典型羊草草原作为研究区,设置不同刈割强度的样地,例如:未刈割(对照)、轻度刈割、中度刈割和重度刈割。
2.样品采集:定期采集羊草样品,包括株高、分蘖数、生物量、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养分含量、物候、种子产量和质量等指标。
3.室内分析:对采集的样品进行室内分析,测定相关指标。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综合分析多个功能性状:将从形态、生理、生长繁殖等多个方面综合分析羊草对刈割的响应,以期更全面地揭示其适应机制。
2.关注刈割后羊草功能性状的恢复过程:不仅关注刈割对羊草功能性状的即时影响,还将关注其在刈割后的恢复过程,为制定合理的刈割制度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3.比较不同刈割方式和强度的影响:将设置不同刈割方式和强度的样地,以期更精准地评估刈割对羊草的影响,并为不同草原管理目标提供参考。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 马玉芳, 韩兴国, 陈青, 等. 放牧与刈割对羊草草原植物功能群结构和生产力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9, 39(4): 1328-1336.
[2] 崔建垣, 郝建锋, 高永, 等. 刈割强度对羊草草原群落物种多样性及生产力的影响[j]. 中国草地学报, 2021, 43(6): 55-63.
[3] 张丽, 何念鹏, 韩国栋, 等. 刈割方式对羊草草原地上、地下生物量及根冠比的影响[j]. 草业科学, 2020, 37(12): 2564-2574.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