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多环芳烃(pahs)作为一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因其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效应,以及生物累积性和环境持久性,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
洱海作为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淡水湖泊,其水环境质量和生态安全直接关系到周边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流域居民的健康福祉。
近年来,随着洱海流域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大量含有pahs的污染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湖泊,对洱海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沉积物中pahs的来源解析和生态风险评价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对高原湖泊沉积物中pahs的污染特征、来源解析以及生态风险评价开展了大量研究。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本研究以洱海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分析pahs的污染特征、来源及生态风险,并提出相应的控制对策。
1. 主要内容
1.洱海表层沉积物中pahs的含量和分布特征-分析不同采样点pahs的含量水平,并与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比较。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调研、实地采样、实验室分析、数据处理和分析等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文献调研:收集和整理国内外有关pahs的性质、来源、环境行为、生态毒理学效应以及相关分析测试方法等方面的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参考。
2.实地采样:根据洱海流域的地理环境特征、水文条件和污染源分布情况,设置代表性采样点。
利用抓斗式沉积物采样器采集表层沉积物样品,并记录采样点的经纬度、水深、沉积物类型等信息。
5. 研究的创新点
1.采用多种受体模型对洱海表层沉积物中pahs的来源进行定量解析,综合分析不同来源的贡献率,提高来源解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结合洱海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污染排放特征,分析pahs污染来源的时间变化趋势,为制定有针对性的污染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3.综合考虑pahs的生物有效性和生态毒性,对洱海表层沉积物中pahs的生态风险进行综合评估,为洱海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更全面的科学依据。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 张晓, 吴丰昌, 张雷, 等. 滇池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来源及风险评价[j]. 环境科学, 2018, 39(12): 5649-5658.
[2] 李静, 王圣瑞, 席北斗, 等. 抚仙湖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来源及风险评价[j]. 环境化学, 2020, 39(10): 2805-2814.
[3] 邓超, 王雨春, 储昭升, 等. 洪湖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时空变化特征、来源解析及生态风险评价[j]. 环境科学, 2021, 42(03): 1436-1444.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