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巴中古城,位于四川盆地北部,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巴中古城面临着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
如何既能保护好古城的历史文化风貌,又能促进古城的复兴和可持续发展,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历史城市的研究日益重视,相关研究涵盖了历史城市保护、更新、复兴等多个方面。
国内学者在历史城市保护方面,主要集中在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规划、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等方面。
例如,阮仪三教授提出了“整体保护”的理念,强调历史城市的保护应该注重整体性、真实性和可持续性。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巴中古城历史文化价值体系研究a.首先对巴中古城的历史沿革和空间演变进行梳理,分析不同历史时期巴中古城的空间形态特征和演变规律,以及对巴中古城文化形成的影响。
b.其次,对巴中古城的文化特征和内涵进行深入挖掘,包括巴人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文化等,分析其对巴中古城的影响和价值。
c.最后,对巴中古城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价值评估,识别其价值等级和类型,为巴中古城的保护和复兴提供依据。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实地调研、访谈、数理统计分析等多种方法,并结合研究型城市设计理念,对巴中古城的历史、保护与复兴进行系统研究。
首先,将进行文献研究,收集整理巴中古城的历史文化、城市规划、保护现状等方面的文献资料,为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撑。
其次,将进行案例分析,选取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城市保护和复兴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其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为巴中古城的保护和复兴提供借鉴。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视角的创新:将研究型城市设计的理念应用于巴中古城的保护和复兴研究,从历史、保护、复兴三个维度构建研究框架,并将三者有机结合,探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复兴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2.研究方法的创新: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将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实地调研、访谈等多种方法结合运用,并将gis等空间分析技术应用于巴中古城的研究,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3.研究内容的创新:在深入挖掘巴中古城历史文化价值的基础上,分析古城保护现状与问题,并提出基于研究型城市设计的巴中古城复兴策略,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框架和实践路径,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 侯丽敏,方文强.基于历史街区更新的城市复兴研究——以扬州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9,26(06):117-123.
[2] 谭纵波,王林,张婷.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旅游开发的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7(13):211-212.
[3] 王云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困境与出路[j].城市问题,2018(06):5-12.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