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背景: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现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情绪体验与创作始终是艺术活动的基本目标和特征。同时,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艺术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现自身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艺术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让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在这里,可以看出艺术对于幼儿不仅仅只是一种知识和能力,它还被认为是一种语言,是儿童自我表现的工具。
幼儿绘画活动是幼儿园美术活动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色彩表现是绘画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创作充满了情绪的表达,而这种情绪最常见的就是通过色彩来展现。观察发现,大班幼儿已经能够较为熟练地运用不同色彩来表现画面内容,同时,幼儿还处于情绪发展萌芽阶段,对自身的情绪更多地是运用色彩的方式表现出来。然而,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当下学者界对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色彩选择和情绪表达二者之间的联系的理论研究尚未成熟,仍存在较多理论有待考证。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1、研究内容:
(1)绘画是儿童的重要“语言”,是儿童常用的非语言工具,5-6岁幼儿已具备相应的绘画能力和认知能力,对情绪理解能力也有所增强,此阶段幼儿可以用画来传达各种情绪、情感。而色彩是绘画的灵魂,有相关研究发现,幼儿在绘画中运用色彩可以表达出他们不同的情绪。本研究以大班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色彩选择与情绪表达为主题,旨在了解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色彩选择与其在绘画时的情绪状态,鼓励幼儿在绘画活动中运用色彩表达自己“喜、怒、哀、乐”等多种情绪,并在绘画过程中运用色彩释放情绪,逐步学会自我调节消极的情绪;
(2)分析幼儿在绘画活动中色彩的选择与情绪表达之间的关系,将色彩与情绪的表达二者之间建立起联系;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1、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通过梳理国内外关于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色彩选择与情绪表达的相关文献,了解有关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色彩与情绪表达的研究现状。
(2)作品分析法:对幼儿的绘画作品进行分析,以此了解幼儿当下情绪的表达情况,及时掌握幼儿的情绪。
4. 参考文献
[1] 梁桂铭.大班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色彩情绪表现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8.
[2] 孙林.6岁幼儿绘画中情感表达方式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3] 储晓宇.4-6岁儿童正向情感在绘画中的表现特征研究[d].宁波大学,2019.doi:10.27256/d.cnki.gnbou.2019.000493.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4年3月12日之前,按照指导教师要求,查阅相关文献,完成开题报告。
2、2024年5月1日之前,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结合自己的选题,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采集并分析数据,完成论文初稿的撰写和英文翻译任务,及时填写论文指导记录表。
3、2024年5月15日之前,根据指导教师的意见,反复修改论文;按照学校要求,进入指定系统中检测论文的复制比(查重),复制比高于30%的,要进行修改。经过指导老师同意,在毕业论文系统中,提交初稿。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