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随着电子产品的快速迭代和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大量的废旧电子产品不断产生,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发展循环经济,推动电子产品回收再制造,是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我国“双碳”目标的迫切需求。
在此背景下,研究低碳背景下电子产品回收再制造质量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电子产品回收再制造质量控制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近年来逐渐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在电子产品回收再制造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1. 主要内容
本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阐述电子产品回收再制造及质量控制的内涵、特点及意义,分析低碳背景下电子产品再制造质量控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及面临的挑战。
2.分析国内外电子产品再制造质量控制标准体系,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构建低碳导向的电子产品再制造质量控制标准体系框架,并提出关键质量指标和评价方法。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实地调研、规范分析、比较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按照以下步骤逐步开展:
1.文献研究阶段:-系统收集国内外关于电子产品回收再制造、质量控制、低碳发展等领域的文献资料,包括学术论文、研究报告、政策法规、行业标准等,为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撑。
-对收集到的文献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梳理电子产品回收再制造质量控制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和存在问题,明确本研究的切入点和创新点。
2.案例分析阶段:-选取国内外典型电子产品再制造企业作为案例,深入分析其质量控制体系构建、关键技术应用、实施效果等方面的情况。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将低碳理念融入电子产品回收再制造质量控制全过程:区别于传统的研究视角,本研究将低碳发展作为重要背景,探讨低碳理念对再制造质量控制的影响,并将其融入质量控制体系构建、关键技术应用、管理模式创新等各个环节,以期实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2.构建低碳导向的电子产品再制造质量控制标准体系:针对现有标准体系存在的不足,本研究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符合低碳发展要求的质量控制标准体系框架、关键指标和评价方法,为再制造企业提供更加科学、规范的操作指南。
3.探索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化质量控制模式:为提升再制造质量管理效率和水平,本研究将探索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构建智能化质量控制平台,实现对再制造全过程的实时监控、数据分析和预警,推动再制造质量管理模式创新。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 郭晓君, 周宏, 傅秀清, 等. 循环经济背景下家电产品再制造模式及政策研究[j].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2017, 7(5): 540-548.
2. 陈光, 王华伟. 碳中和愿景下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优化研究[j]. 中国环境管理, 2021, 13(6): 141-148.
3. 赵文, 蔡华利, 董金祥, 等.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废旧产品回收再制造逆向物流网络设计[j].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20(11): 274-278.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