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长江口是连接我国最大河流长江和东海的重要水道,是物质输移和能量交换的关键枢纽。
悬浮泥沙作为长江口重要的物质组成部分,对河口生态环境、航道安全、水资源利用等方面均有着重要影响。
研究长江口悬浮泥沙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深入理解河口动力过程、生态环境演变以及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河口和近岸海域悬浮泥沙的时空分布、输运机制以及影响因素开展了大量研究。
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对长江口悬浮泥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悬浮泥沙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表明,长江口悬浮泥沙浓度呈现明显的时空变化规律,受径流量、潮汐、风浪等多种因素影响。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1. 主要内容
本研究将以长江口和邻近海域为研究区域,以2018年春夏两季为研究时段,利用遥感数据、实测数据以及数值模拟等手段,开展以下几方面研究:
1.悬浮泥沙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利用遥感数据反演2018年春夏两季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的悬浮泥沙浓度。
分析春夏两季悬浮泥沙浓度的空间分布差异,并绘制悬浮泥沙浓度分布图。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遥感数据分析、实测数据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数据收集与处理:收集2018年春夏两季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的遥感影像数据,例如landsat8oli、sentinel-2msi等,并进行辐射校正、几何校正、大气校正等预处理。
收集同期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的水文数据,包括径流量、潮汐、风场等数据。
收集相关研究区域的电子地图、地形数据等。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
1.精细化刻画长江口及邻近海域2018年春夏两季悬浮泥沙的时空分布特征,揭示其季节性变化规律。
2.结合遥感数据、实测数据和数值模拟,定量分析径流量、风场、潮汐等因素对悬浮泥沙浓度和分布的综合影响。
3.为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开发利用、航道治理等提供更为精准的科学依据。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张舒羽,沈焕庭,潘存鸿,等.近20 a长江口最大浑浊带位置变化及其驱动机制[j].海洋学报,2020,42(03):14-27.
2.李炎,丁平兴,王俊,等.长江口北槽水沙通量对径流和潮汐变化的响应[j].海洋学报,2019,41(02):16-28.
3.周家仪,高建华,丁平兴.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悬浮颗粒物粒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海洋与湖沼,2018,49(01):59-69.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