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台风作为一种灾害性天气,其巨大能量的释放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剧烈的影响。
台风过境不仅会引发强风、暴雨等灾害,还会导致海表面温度变化、海水混合、上升流等现象,进而影响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力水平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本研究选择“台风过境对海表面温度和叶绿素浓度影响的个例分析”作为研究课题,旨在深入探讨台风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揭示台风过境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机制,为海洋灾害预警、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台风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海洋动力学、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海洋生态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台风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
1. 国内研究现状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1. 主要内容
本研究将以某一次台风过境为例,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和再分析资料,分析台风过境前后海表面温度和叶绿素浓度的变化特征,探讨台风影响下海表面温度和叶绿素浓度的响应机制及其相互关系。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分析台风路径、强度、移速等特征,阐述台风的基本信息。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定量分析与机制探讨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数据收集与预处理:收集特定台风过境前后一定时间范围内的卫星遥感数据,包括海表面温度、叶绿素浓度等。
收集研究区域的气象数据,例如风速、风向、气温、降水等,以及海洋环境数据,例如海流、盐度等。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和预处理,例如数据格式转换、地理配准、数据插值、异常值剔除等,以满足后续分析的需求。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
1.定量分析与机制探讨相结合:本研究将定量分析台风过境前后海表面温度和叶绿素浓度的变化特征,并结合气象数据和海洋环境数据,深入探讨台风影响下海表面温度和叶绿素浓度变化的驱动机制,以期更全面地揭示台风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机制。
2.关注台风影响下海表面温度和叶绿素浓度的耦合关系:除了分析台风对海表面温度和叶绿素浓度的单独影响外,本研究还将着重探讨台风影响下海表面温度和叶绿素浓度之间的耦合关系,以期揭示海洋生态系统对台风的响应机制。
3.结合特定海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例分析:本研究将选择特定海域的台风个例进行分析,并结合该海域的实际情况,例如水文特征、生态系统特征等,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该海域的海洋灾害预警、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更有针对性的科学依据。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张增建,章佳佳,刘增宏,等.2016年7月“尼伯特”台风过境前后海表温度变化特征分析[j].海洋预报,2018,35(01):10-20.
[2]刘增宏,张增建,李晓静,等.2017年台风“天鸽”过境前后海洋环境变化分析[j].海洋预报,2019,36(01):11-20.
[3]李春霞,李晓敏,王辉,等.台风“利奇马”过境对黄东海温盐结构及叶绿素a浓度的影响[j].海洋科学,2021,45(11):1-12.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