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中国海浮游植物光吸收特性影响因素分析研究开题报告

 2024-07-01 08:07

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浮游植物作为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者,其光合作用对海洋碳循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浮游植物光吸收特性是研究其光合作用效率、初级生产力以及对海洋环境变化响应的关键参数。

东中国海作为西北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之一,具有复杂的环流系统、多样的水文环境和丰富的营养盐输入,是研究海洋生态系统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理想区域。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浮游植物光吸收特性的研究一直是海洋生态学和生物海洋学领域的热点和难点。

##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学者在近些年对中国近海浮游植物光吸收特性开展了一系列研究。

例如,研究发现,长江口附近海域浮游植物光吸收系数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季最高,冬季最低,这与浮游植物生物量和群落结构的变化密切相关(yangetal.,2016)。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1. 主要内容

1.东中国海浮游植物光吸收特性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浮游植物光吸收系数的空间分布特征,探讨其季节变化规律以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2.影响东中国海浮游植物光吸收特性的主要环境因子:分析温度、盐度、营养盐(如硝酸盐、磷酸盐、硅酸盐)浓度、光照强度等环境因子对浮游植物光吸收特性的影响,以及不同环境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现场调查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东中国海浮游植物光吸收特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1.现场调查:在东中国海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站位,进行四季的现场调查。

利用多参数水质仪(如ysi、seabird)采集水温、盐度、溶解氧、ph等水文参数;利用采水器采集不同深度海水样品,用于测定叶绿素a浓度、营养盐浓度等指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将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
1.区域性:针对东中国海这一特定海域,开展浮游植物光吸收特性的系统研究,填补该区域研究的空白,为区域性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2.多因素耦合分析:将环境因子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数据相结合,综合分析影响东中国海浮游植物光吸收特性的多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机制,提高对该过程的认识水平。

3.模型构建:结合现场调查数据和实验室分析结果,构建适用于东中国海的浮游植物光吸收特性模型,为该海域的初级生产力估算和生态环境评估提供更精确的工具。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 沈俊,焦念志.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对光照的响应[j].海洋与湖沼,2017,48(06):1147-1156.

[2] 刘艳霞,王宗灵,刘梦坛,王亮,张永刚,孙军.夏季渤海中部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海洋科学,2022,46(04):60-71.

[3] 司广成,李宏,张杰,高静,郑立.基于modis遥感的东海春季水体颗粒有机碳研究[j].海洋环境科学,2022,41(02):193-201.

剩余内容已隐藏,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请联系客服!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