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聚偏氟乙烯(pvdf)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都是重要的高分子材料,在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pvdf具有良好的压电性、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常被用作传感器、压电元件和锂离子电池隔膜等。
而pmma则以其优异的光学透明性、耐候性和易加工性著称,广泛应用于光学器件、建筑材料和医疗器械等领域。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pvdf/pmma共混改性是近年来高分子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在pvdf/pmma共混改性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1. 主要内容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pvdf/pmma互穿网络结构的构建:采用合适的制备方法,如溶液共混法、熔融共混法等,控制聚合物之间的相容性和反应条件,构建具有良好相容性的pvdf/pmma互穿网络结构;2.制备工艺参数对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系统研究不同制备工艺参数,如聚合物比例、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溶剂选择等对材料的互穿网络结构、形貌、力学性能、热性能、流变性能等的影响规律,找到最佳的制备工艺参数;3.年产100吨级pvdf/pmma互穿网络结构材料的生产工艺设计:基于实验室研究结果,设计年产100吨级的pvdf/pmma互穿网络结构材料的生产工艺流程,并进行设备选型、物料衡算、车间布局等方面的设计,以及进行经济可行性分析,为该材料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2. 写作提纲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和步骤:1.文献调研: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PVDF/PMMA共混改性、互穿网络结构、中试放大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参考;2.实验研究:(1)材料制备:采用溶液共混法、熔融共混法等制备PVDF/PMMA共混材料,通过控制聚合物比例、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构建具有互穿网络结构的共混材料;(2)结构表征: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对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分析其互穿网络结构的形成过程和特征;(3)性能测试:采用万能试验机、热分析仪、流变仪等对材料的力学性能、热性能、流变性能等进行测试,分析其与互穿网络结构之间的关系;(4)响应面法优化:采用响应面法对制备工艺参数进行优化,以获得最佳的材料性能;3.中试放大研究:(1)工艺设计:根据实验室研究结果,设计年产100吨级的PVDF/PMMA互穿网络结构材料的生产工艺流程,包括原料预处理、混合、反应、造粒、干燥等步骤;(2)设备选型: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和物料特性,选择合适的生产设备,如混合器、反应釜、造粒机、干燥机等;(3)物料衡算:根据生产规模和物料配比,进行物料衡算,确定各工序的物料消耗量;(4)车间布局设计: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和设备选型,进行车间布局设计,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4.数据分析与论文撰写: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撰写毕业论文,并进行答辩。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1.采用新型的制备方法构建PVDF/PMMA互穿网络结构,提高材料的相容性和性能;2.系统研究制备工艺参数对PVDF/PMMA互穿网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规律,为其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3.完成年产100吨级PVDF/PMMA互穿网络结构材料的中试放大研究,填补国内空白,并推动其产业化进程。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 王晓敏,张兴华,王献红,等.聚偏氟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共混改性研究进展[j].塑料工业,2021,49(10):14-21.
[2] 刘洋,张立群,张军,等.反应型聚偏氟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共混体系研究进展[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20,36(11):153-159.
[3] 孙康,郭凯,周祚万.聚偏氟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共混体系的研究进展[j].塑料,2019,48(02):1-6 12.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