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Study on the Presentations of Chinese Culture and Non-Chinese Culture in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Textbooks开题报告

 2024-01-05 08:01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本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化越来越受到英语教学领域的关注,并被作为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mckay(2003)认为由于英语已经成为一种被广泛认可的国际语言,英语教科书中的文化呈现不应局限于英语母语国家的文化已逐渐成为共识。在英语作为通用语的时代背景下,用英语说好中国故事就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径。因此,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材应融入中华文化。如何优化英语教材中中华文化和非中华文化呈现状况并做出合理选择,是目前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

教材是课程的核心文本,是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和手段,也是进行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新时代的初中英语教材须加强中华文化呈现,兼顾母语文化和世界多元文化学习,向学生提供使用外语表达中华文化的材料和理解、分析、评价世界多元文化的空间。通过开展英语教材里中国文化和非中华文化的呈现方式研究,有助于使二者更好地融入教材,促进学生对各类文化的吸收学习。从事此课题研究,要求作者:1)认真阅读和检索国内外有关中外文化的文献,查阅中英文期刊,弄明白文化的各种分类方式和呈现方式。2)将6册初中牛津英语教材中的涉及的文化从文化地域角度分为中华文化非中华文化。3)从文化内容角度按《课标》中的分类标准对其进行细分。 4)统计并比较不同类型文化在中华文化和非中华文化中的占比、中华文化和非中华文化在教材中的呈现如语篇、图片、任务中占比的不同及其显隐性呈现占比的不同。5)通过统计数据,对比研究二者呈现方式的不同,总结归纳其特点并探究其原因。6)指出该研究对将中华文化和非中华文化有机融入初中英语教材的现实意义。

(二)预期目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1.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涉及文化、教材编写、文化取向与英语教材等相关文献,对其进行梳理、归纳与分析,从而了解与本研究有关的研究成果,弄明白文化的各种分类方式和呈现方式,为本研究做好理论铺垫。

2. 文本分析法:搜集六册初中牛津英语教材,对其中涉及中华文化和非中华文化的部分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对比研究二者呈现方式的不同,总结归纳其特点并探究其原因。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 byram, m. culturalstudies in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m]. clevedon: multilingualmatters, 1989.

[2] davidson, r.amp; y.c. liu. reaching the world outside: cultural representation andperceptions of global citizenship in japanese elementary school englishtextbooks[j]. language, culture and curriculum ,2020, 33(2): 32-49.

[3] knowles, m. amp;c. kramsch. context and culture in language teaching[j]. modern languagejournal, 1993, 79(4): 565-571.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 第七学期10-11周 论文命题及选题:指导教师与学生见面,第一次面授;

[2] 15-18 周 学生根据教师下达的“任务书”,进行论文撰写的前期准备;

[3] 第八学期1-4 周 论文开题,写出开题报告;拟写论文提纲;指导教师审定签字

剩余内容已隐藏,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请联系客服!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