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美籍华裔作家伍绮诗的代表作《无声告白》中所呈现的家庭交流缺失问题。
通过对小说中人物关系、心理状态以及情节发展的细致分析,揭示出家庭成员之间缺乏沟通的根源、表现形式以及其带来的严重后果。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界对伍绮诗及其作品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逐渐引起关注。
《无声告白》自引进中国以来,受到读者和学者的广泛好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化身份与跨文化交际:-部分学者探讨了小说中所展现的华裔身份认同困境,以及跨文化背景下家庭成员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和沟通障碍。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1. 主要内容
本论文将以《无声告白》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小说中所呈现的家庭交流缺失问题。
首先,论文将分析小说中主要人物关系,包括莉迪亚之死与家庭成员之间的隔阂、父母对子女的期望与压力以及种族与文化差异带来的隔阂,以此揭示出家庭成员之间缺乏沟通的根源。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法、文本细读法和比较分析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首先,将广泛查阅与本研究主题相关的国内外文献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学评论、文化研究、心理学研究等方面的书籍、期刊文章、学位论文等。
-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梳理和分析,了解国内外学者对《无声告白》及相关主题的研究现状、主要观点和研究方法,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聚焦“交流缺失”主题:-以往国内外对《无声告白》的研究,较少从“交流缺失”这一独特视角进行深入探讨。
本研究将集中关注这一主题,并结合文本分析和现实案例,探讨其根源、表现和影响,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2.跨学科研究视角:-本研究将结合文学、文化、心理学等多学科理论,对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心理状态以及社会背景进行分析,力求从更全面、更深层的角度解读“交流缺失”这一主题,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 黄灿.“模范少数族裔”的困境与突围——解读伍绮诗《无声告白》中的亚裔形象[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3(01):168-170.
[2] 崔艳.“无声”的倾诉——评伍绮诗《无声告白》的家庭伦理书写[j].青年文学家,2022(21):109-111.
[3] 杨柳.论《无声告白》中家庭失语的根源及影响[j].英语广场,2022(08):102-105.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Analysis of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s in Public Signs and their Translation Strategies开题报告
- 《无声告白》中的交流缺失问题Lack of Communication in 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开题报告
- 谁献给了艾米丽的这朵玫瑰:解读《献给艾米丽的玫瑰》Who Presents This Rose for Emily: An Interpretation of A Rose for Emily开题报告
- 西方工业化背景下《木马赢家》中亲情关系的异化开题报告
- On the Influence of FDI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New Energy Auto Industry: A Case Study of Tesla Shanghai Gigafactory开题报告
- Cultural Conflicts in Achebes No longer at Ease开题报告
- A Study on the Chinese English Expressions in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English Writing开题报告
- A Study on the Presentations of Chinese Culture and Non-Chinese Culture in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Textbooks开题报告
- The Application of Lexical Cohesion Devices in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English Writing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