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动物福利的关注度日益提升。
与此同时,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涉及动物虐待、遗弃等问题的争议性事件,引发了公众对于法律与道德关系的广泛讨论。
2021年7月,发生在四川成都的“何兴丽摔狗事件”便是一起典型案例。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对法律与道德关系的研究日益深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以下将分别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1. 国内研究现状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法律与道德的基本概念、特征及其相互关系进行阐述,为分析“何兴丽摔狗事件”奠定理论基础。
2.回顾“何兴丽摔狗事件”的始末,梳理事件经过和主要争议焦点,并运用法律和道德的相关理论,分别从法律和道德层面分析该事件,探讨事件中是否存在违法行为和违反道德的行为。
3.分析“何兴丽摔狗事件”中所反映出的法律与道德的冲突点,例如现有法律对动物保护的不足、公众的道德情感与法律规范之间的差异等,并探讨如何通过完善立法、加强道德建设等途径,寻求法律与道德的平衡点,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对“何兴丽摔狗事件”进行深入分析。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学术论文、新闻报道等资料,了解法律与道德关系的理论研究成果、立法现状和社会热点问题,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和事实依据。
2.案例分析法:以“何兴丽摔狗事件”为典型案例,运用法律和道德的相关理论,对事件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剖析,揭示事件背后所反映出的法律与道德的冲突与协调问题。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1.以“何兴丽摔狗事件”作为切入点,将法律与道德的关系置于具体案例中进行分析,增强了研究的现实性和针对性。
2.将网络舆论纳入研究框架,探讨网络舆论对法律与道德关系的影响,丰富了法律与道德关系研究的视角。
3.从“何兴丽摔狗事件”出发,提出完善动物保护相关立法、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等方面的建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 陈斯,张新宝.网络暴力视域下“法”与“德”的边界建构——以“重庆女子地铁吃食小龙虾”事件为例[j].法制与社会,2021(35):119-121.
2. 李瑞瑞.网络舆论事件中法律与道德的博弈——以“何兴丽摔狗事件”为例[j].法制博览,2022(07):122-124.
3. 李俊.论网络舆论对司法公正的影响及规制[j].法制博览,2023(17):128-130.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